人物全身像寫生是素描基礎訓練的延續和提高,是素描教學系統的重要部分,有著豐富而廣闊的表現空間。人物全身素描一方面滿足了學生對素描問題深度的積極探索,從而不斷積累和拓展自己的造型經驗;更重要的也是實現從基礎訓練到藝創作,特別是人物畫創作的根本手段和唯一途徑。人物全身像寫生同其它內容的素描訓練一樣,其它旨是培養正確的觀察方法,作為中國畫的線描來說,全身人物寫生的線描訓練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夠運用中國傳統繪畫的語言來表現人物形體、結構特征。
一、全身人物的結構與比例
全身人物的結構首先為各部分結構的組合,包括脊柱、頭、胸、骨盆、上肢、下肢等,這些外部形體關系可概括為“一豎”、“二橫”、“三體積”、“四肢”,其次是上述的結構關系在具體的寫生對象,具體的空間狀態下所產生的隱與顯,虛與實,大與小,長與短,緊與松等差異與變化。二者結合,才是完整的結構概念。
人物的比例通常的頭長為單位。我國成年人身高約為7個半頭長度,從下頜到乳頭至肚臍1頭長,從足底到膝關節至大轉子各2個頭長,大轉子連線至肚臍半個頭長。
上肢約為3個頭的長度,肩峰到肘關節1個頭長,肘關節到腕關系1個頭長度。
下肢約為四個頭的長度,大轉子到膝關節2個頭的長度,膝關節到足底2個頭長度。
以上為全身人物結構比例關系的簡括表述,具有一般概念的意義,作為基礎知識,是我們進行形體塑造的起點。然而,人物結構的比例并不是絕對的。如果把結構比例知識只作一種概念去機械運用,就不可能塑造出真實生動的人物形象,人物全身像寫生也就失去了意義。因此,在寫生中要力求表現出模特的個性特征。有時為了表現的需要而主觀地變更比例關系,以強化對模特的感受。
一、人體結構
人物通常是動畫的主要組成部分。如果要想把人物畫得生動,首先應該了解人體的結構。
首先要來了解一下不同年齡的人所具有的身體變化。
小孩是動畫中經常出現的人物形象。體態圓潤,小巧。
小孩:
孩子的頭部較大,一般比例為三到四個頭高。
青年:
人體立姿為七個頭高(立七),坐姿為五個頭高(坐五),蹲姿為三個半頭高(蹲三半),立姿手臂下垂時,指尖位置在大腿二分一處。
八個頭長為理想身材的比例。
七個頭長的具體比例是:①頭本身長度;②下頜至乳線;③乳頭至肚臍稍下;④至恥骨下方,后至臀下弧線;⑤至膝蓋;⑥至小腿中段;⑦至足跟。
理想女性人體八個頭高的具體比例是:①頭本身高度;②下頜到乳頭;③乳頭到肚臍;④肚臍到恥骨下方;⑤恥骨下方到大腿中段;⑥大腿中段到膝下;⑦膝下到小腿中段;⑧小腿中段到足跟底部。
歷來傳統的以頭為單位度量人體比例被概括為:立七、坐五、盤三半、頭一、肩二、身三頭。臂三、腿四、足一頭、手一頭、大腿小腿各二頭。
男性身高中心一般在恥骨聯合處,女性形體身高中心一般在恥骨上方。男女作比較:一般女子低于男子,其性別差異還表現在腿的長短、骨盆和肩部寬窄上。
男性肩寬約為兩個頭長,女性稍窄約為兩個頭寬。男性腰寬約為一個頭長,女性稍窄一頭或不到一個頭。男性臀部寬約為一個半頭稍窄,女性稍寬超出一個半頭。此外兩膝約為一頭寬,頸為三分之一頭長。
老人:
由于骨骼收縮,老年人的比例較成年人略小一些,在畫老年人時,應注意頭部與雙肩略靠近一些,腿部稍有彎曲。
人體性別基本特征:
男性:男性肩膀較寬,鎖骨平寬而有力,四肢粗壯,肌肉結實飽滿。
女性:女性較男性身材短小,主要特征為頸部細長,兩肩較男性斜窄,腰細,臀寬,上肢稍短,軀干顯長,手腳較男性小巧,手指細長,大腿粗小腿較短,胸部顯窄斜而臀部寬高大。女性肚臍在腰線稍下,男性肚臍則在腰線上方。男性胸部寬大而腹部短窄,胸肌發達,女性乳腺發達,胸部豐滿而有起伏,臀部肥圓,脂肪較多,富于曲線變化。
動畫中的人體比例及表現:
動畫中為了表現人體的美,經常采用一些夸張的畫法,也就是在適當的部位做一些變形處理,常會運用一些夸張手法將人物的身材拉長,但是變形是建立在人體基本結構基礎上的。通常女主角為七個頭高,而男主角為八個頭高。正常掌握人物的比例關系,對畫好動畫是很重要的。
男性:
由于男性沒有女性那么明顯的胸部,很容易畫成平板的體型,因此,在畫男性時,要想最大限度地突出男性的特征,就要把肩膀畫得又寬又厚,如果再畫出鎖骨,人就會顯得很魁梧。此外,還應注意男性關節的起伏感,手、胳膊與腿要粗壯些,手腕處要比女性的手腕部位畫得要偏下(就是把手臂畫長一些)。畫男性的側身像時,鎖骨和肩頭的線條應是連在一起的,胸部、后背不要畫成直線,要表現出肌肉的起伏,從頸部到后背的線條要畫得稍有曲線,這樣,可以表現出男性身體的厚度。
女性:
女孩子的特點是全身曲線圓潤、柔美,要注意胸部和臀部的刻化。手、胳膊與腿要纖細,手腕和大腿根部在同一個位置,胳膊肘的位置在腰部附近,畫側面像時,要注意畫出關節部位、臀部與大腿根部處的關系,肩膀的位置畫準確胳膊就顯得自然了。